
01、病史摘要股票配资推荐网
患者,石某,女,40岁,来我中心常规体检;既往下腹部偶发疼痛,经血过多。
02、MR平扫影像图
子宫体积增大,呈球形改变,结合带显示不清,子宫肌层结构紊乱,其内见多发点状T2WI高信号,少许T1WI稍高信号。
展开剩余80%DWI呈略高信号,ADC图为混杂稍低信号。
1、概述
子宫腺肌症:是指子宫内膜基底层直接侵入相邻子宫肌层,良性病变
病理特征:可能与基底层内膜损伤、高雌激素血症等因素有关,导致内膜组织在肌层生长,继发性平滑肌增生
疾病分类:可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,弥漫型病灶广泛分布,局限型形成结节或团块。
2、患者常见临床表现
1.痛经:多为继发性痛经,随病情进展逐渐加重,疼痛位于下腹正中,常于月经前一周开始。
2.月经失调:表现为经期延长、月经量增多,可能与子宫内膜面积增加、子宫收缩不良等因素有关。
3.不孕:子宫腺肌症可能导致宫腔环境改变,影响受精卵着床,增加不孕风险。
4.其他症状: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慢性盆腔痛、性交痛等,影响生活质量。
3、对比不同检查手段
超声检查优势:超声检查便捷、经济,可初步诊断子宫腺肌症,但对微小病灶及复杂病变显示不佳。
超声检查局限:易受肠道气体、肥胖等因素干扰,图像分辨率相对较低,难以准确评估病变范围。
CT检查优势:CT检查可清晰显示子宫形态,对病变的钙化等特征有一定诊断价值。
CT检查局限:CT检查存在辐射,对软组织分辨率不高,难以准确区分病灶与正常组织。
MR检查优势:MR检查无辐射,软组织分辨率高,能多序列、多方位成像,准确显示病变特征。
4、MR独特优势
1.多序列成像:可进行T1WI、T2WI、DWI等多种序列扫描,提供丰富的病变信息。
2.多方位成像:可从矢状位、冠状位、横断位等多个方向观察子宫,全面评估病变情况。
3.软组织分辨率高:能清晰显示子宫肌层、内膜等结构,准确判断病灶位置、大小及性质。
正常子宫MR表现
5、子宫腺肌症MR表现
1.子宫形态与大小改变:子宫多呈均匀性或不对称性增大,肌层厚度常超过12mm。弥漫型腺肌症表现为子宫整体均匀增大,而局灶型可能呈现局部隆起或结节状增厚。
2.结合带异常:正常结合带厚度为5-8mm,腺肌症时结合带增厚至8-12mm甚至更厚,信号强度降低(T2WI低信号),边界模糊。若结合带厚度>12mm,高度提示腺肌症。
3.肌层信号特征:T2WI上,病灶区域呈边界不清的低信号灶,周围环绕相对高信号的正常肌层。病灶内可见散在的点状或小囊状高信号,代表异位内膜组织、囊状扩张腺体或陈旧性出血(“落雪征”)。
弥漫型
弥漫型
值得注意的是:腺肌症的子宫内膜与子宫内膜基底层一样,对于激素的刺激很少做出反应,与其他异位症相比变性、出血、再生的周期性变化比较少见。
弥漫型
局限型
结合带局限增厚,T2WI见斑点状或圆形高信号,散在分布,若出血较多,则在T1WI也呈高信号。
6、子宫腺肌症的管理
发布于:陕西省永信国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